滷肉飯的特色和製作的關鍵部分在於肉醬和肉汁,在台南、台中、台北的製作方法和特點均有差異。
種類
滷肉飯在臺灣被視為極具台灣特色的民眾小吃,在全臺各地都有店家販售,南北有不同的意義。在北臺灣,滷肉飯為一種淋上含有煮熟碎豬肉或炒香肉燥(豬絞肉)及醬油滷汁的白飯菜餚,有時醬汁裡亦會有香菇丁等的成份在內,與炕肉飯不同,看起來像南臺灣肉燥飯;「滷肉飯」在臺灣南部是指有著滷汁塊狀肉的切丁滷肉飯,有些店家搭配筍乾醃蘿蔔乾,與彰化的大塊炕肉飯亦不盡相同。南台灣的肉燥飯通常是以肥瘦一定比例的豬絞肉滷製,但北台灣的滷肉飯通常用含有豬皮的肥肉切丁滷製,兩者的口感和口味略有不同。在香港的臺式餐館,「滷肉飯」大多是使用滷五花肉塊,而「魯肉飯」或「肉燥飯」才大多是使用滷肉碎。中國大陸的「台灣滷肉飯」則不作區分,使用小塊滷肉或者肉燥的都可以稱為「滷肉飯」。
做法
做法1.將汆燙10分鐘後的豬皮和五花肉洗淨後,切成小方丁。
做法2.炒鍋內倒入炒菜油以中小火加熱,放入做法1的豬皮和五花肉丁,拌炒5分鐘後撈起備用。
做法3.轉小火以鍋內餘油炒香蒜末、紅蔥頭末,等香氣傳出後,放入備用的豬皮與五花肉丁拌炒勻和。
做法4.倒入醬油、米酒、冰糖、五香粉和白胡椒粉等調味料和豬骨高湯,煮至大滾。
做法5.將所有煮滾的湯料全倒入陶鍋裡,蓋好蓋子後以小火燉熬1~1.5小時即完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