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酥是來自臺灣的點心,其主要原料為麵粉、奶油、糖、蛋、冬瓜醬(也可用純鳳梨或冬瓜混合鳳梨製作)。外皮酥、內餡軟。以冬瓜餡製作的鳳梨酥有蔬菜冬瓜清爽口感,也稱為冬瓜酥;以冬瓜餡混合鳳梨餡製作的鳳梨酥帶有鳳梨甜香,或稱為冬瓜鳳梨酥;以純土鳳梨製成的鳳梨酥,其酸度較高,又稱土鳳梨酥。因為鳳梨的臺灣話諧音為「旺來」,帶有吉利興旺之意,而冬瓜有「好年冬」與甜甜蜜蜜的含意,帶有喜氣之意 。
早年鳳梨酥大多為冬瓜酥,其綿密彈牙的內餡為冬瓜醬製成,命名取其臺灣閩南話諧音「旺來」,但如果要正名回冬瓜酥,不僅沒有旺來酥好聽,對長久以來接受旺來酥的民眾亦難以接受。
近年來則有不少商家改以純鳳梨製作內餡。台灣冬瓜是早期與現代台灣農民稻田休耕期間的輪作農產品,所以全台各地有種稻米的地方,就幾乎有冬瓜的種植,產量豐富,為台灣大宗蔬菜之一,原料取得容易與經濟實惠,讓稻米農友創造額外收入,所以使用冬瓜當作食品原料也可以反映當時台灣農業土地的歷史與食品加工的背景。
雖然「鳳梨」在中國大陸以及港澳地區被稱為「菠蘿」,但鳳梨酥從不寫成「菠蘿酥」,新馬地區稱之為「黃梨」,但也亦然。
製作
傳統鳳梨酥的外皮是採用豬油製成,早期鳳梨酥的內餡大多採用冬瓜或者冬瓜混合鳳梨製成。
早年台灣鳳梨成本過高,但台灣冬瓜從百年前早期到現代都會輪作種植在全台的稻田上,為台灣稻農創造另一筆收入,所以產量豐富與經濟實惠,這也是冬瓜成為食品原料的由來,而冬瓜製作的內餡口感不僅棉密且Q彈。由於台灣早期食品加工將農產品當作製作成食品的原料,讓冬瓜茶與冬瓜鳳梨酥擁有百年製造歷史,將田裡的新鮮食材加工後能存放食用,是台灣百年前開墾時期的傳承。
近年有不少商家採用純鳳梨製作內餡,其口感雖然不及冬瓜餡綿密與Q彈,但純鳳梨餡特有的天然濃郁果香與酸甜滋味皆是冬瓜餡無法比擬的,因此冬瓜餡製成的鳳梨酥與純鳳梨餡製成的鳳梨酥各有其特定的擁護者。
文字資料參考來源:維基百科
圖片參考來源:第一旺鳳梨酥:宜蘭餅食品有限公司
影片參考來源:當紐約路人第一次吃鳳梨酥的時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